一、工業泵制造業現狀和形勢
國內工業泵制造業是我國通用機械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,在國民經濟建設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。為了適應我國石油、化工、電力、冶金、礦山等行業的發展,我國工業泵制造業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,通過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等措施,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,基本滿足了國民經濟各部門對產品的需求。已經形成了較完整的開發配套制造體系。同時,推動了我國工業泵制造業自身發展和產品結構調整,提高了行業的整體水平。形成了一批開發能力強,加工手段齊全,制造技術水平較高的工業泵制造企業。如大連大耐泵業有限公司、上海東方泵業(集團)有限公司、上海凱泉泵業(集團)有限公司、浙江大福泵業有限公司等企業。
進入二十一世紀,雖然國內工業泵行業企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實現了較大的技術跨越,但是與工業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然較大,特別是企業自主開發能力薄弱、技術含量低、產品核心技術尚未掌握,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。主要為:
首先研發投入不足,技術積累待加強。據行業不完全統計,研發資金占企業主營收入還不到2%,嚴重地制約了新技術、新產品、新工藝的研究開發。
其次自主創新能力薄弱,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緩慢。大部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,缺少自主知識產權制造技術及產品技術。國內工業泵制造企業大多數是產品的低端加工環節,自主化的廣度和深度仍有待提高。
還有重要技術裝備仍依賴進口。國內泵行業重視引進,卻輕視引進技術消化、吸收再創新,應用部門也缺乏購買國產水泵的主動性,而且全行業缺乏具有系統設計、成套能力和系統服務功能的總承包企業,難以為用戶提供全面解決方案和“交鑰匙工程”。
最后行業共性技術研究缺乏,設計、工藝、材料、制造標準規范有待更新。
二、工業泵制造業發展趨勢
胡錦濤同志指出:“必須下更大決心,采取更有效措施,加快改變我國許多重要領域的核心技術和關鍵依靠進口,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產品自主創新能力不強,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的狀況”。概括了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趨勢,具體為:
1、自主創新推動我國工業泵制造業競爭力提升
“十二五”工業泵制造業科技工作要認真貫徹《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(2006~2020年)》確定的指導方針和長期目標,結合國家重點工程,從增強創新能力開始,加強原始創新、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。
科技部、財政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的《國家技術創新工程總體實施方案》(國科發政【2009】269號文)其目的是加快以企業為主體、市場為導向、產學研相合作的技術創新體制建設,支持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,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。支持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,培養和壯大研發隊伍,提升自主創新能力,探索行之有效的:產、學、研、用“相結合的創新模式。
企業成為創新主體是實現水泵制造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關鍵。以信息技術為先河使泵類產品不斷提高檔次,增強產品技術含量,實現國產化,為市場競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2、節能減排推動中國工業泵制造業的持續發展
節能減排是我國經濟良性循環發展重要組成部分,是循環經濟發展戰略有效措施之一。我們要在大幅度提高經濟增長和社會和諧發展的同時,促進資源循環利用和高效利用,以減少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,實現無碳化的經濟增長,達到泵類產品綠化制造,優化制造,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技術廣泛應用,并普及到全行業。
3、產品設計、制造、檢驗等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
隨著水泵制造的全球化,亟待需要水泵制造業采用的標準與國際標準對接,以更好地滿足用戶的要求,方便國內企業設計、制造。
三、企業發展的需要和分析
杭州新安江工業泵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,在國內防腐系列離心泵、真空泵、塑料環保設備專業企業,在工業泵行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。但是,企業要進一步發展,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,唯有依靠產品創新、技術創新、品牌創新,把企業做強做大,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,才能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。
隨著化工產業發展越來越興旺以及國家政府對環保事業日益重視,各類化工物料的輸送樞鈕——化工防腐離心泵、真空泵的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,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,其性能、適用性和性價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日益凸現其重要性。在此形勢下,公司研發新型系列化工泵來滿足市場需求已迫在眉睫。
工業泵行業是一個傳統、穩定、成熟的行業,沒有其他行業那樣有明顯的峰谷期。據泵行業信息中心分析預測,泵類產品一直占機電產品能耗的20%左右,隨著國家實施積極的鼓勵政策和擴大內需的拉動,電力、鋼鐵、石化、制藥等行業的增長,在未來3~5年,國內泵行業,將保持11%~13%增長。
【上一篇】 用工匠精神,業界良心,做用戶滿意的泵
【下一篇】新安江工業泵之七種武器